-
阿坝州创新"旅游+产业"融合模式打造全域旅游新高地
近年来,阿坝州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和多元产业基础,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积极探索"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路径。通过串联农牧业、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构建起"全景式体验、全链条增值"的产业生态,推动全域旅游从单一观光向复合型消费升级。 一、深化农旅融合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 依托高原特色农林资源,阿坝州打造了三大主题融合示范区:在汶川、茂县等区域发展立体农业观光带,建设车厘子、青脆李等特色果园采摘基地;金川流域建成万亩梨园景观带,每年举办的"梨花节"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黑水县打造彩林经济带,通过"红叶节"带动周边20余个村落发展民宿集群。试点推广"牧场体验游",游客可参与牦牛挤奶、酥油制作等传统牧业生产流程,相关农副产品年销售额突破亿元。 二、工业旅游开辟产业增值新赛道 发挥清洁能源与特色加工产业优势,红原县建成全球海拔最高的光伏观光园,开放电站控制中心参观通道,配套开发新能源科普研学产品。松潘县引进现代化牦牛奶粉生产线,设置透明化参观走廊,带动乳制品销量增长30%。在小金县建设葡萄酒庄园综合体,涵盖种植园观光、酿造工艺展示、品鉴体验等功能,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20%。 三、文旅康养构建服务消费新体系 投资建设古尔沟温泉度假区等6个康养项目,开发藏药浴、高原理疗等特色产品。四姑娘山景区建成国家级登山训练基地,开设攀冰、滑翔伞等特种旅游项目。完善住宿服务体系,在若尔盖草原环线新建自驾营地12处,九寨沟景区周边改造特色客栈80余家。文化体验方面,推出羌绣制作、藏文书法等非遗工坊,年开展民俗活动200余场次。 通过系统化布局,阿坝州已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的全季旅游格局。2023年全州旅游总收入较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前增长67%,带动农牧民人均增收3500元,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当前正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未来将通过数字化手段进一步强化产业协同效应。
2025-08-15
-
阿坝州乡村旅游发展获省级认可 多项荣誉推动产业升级
近日,四川省乡村旅游领域重要评选结果公布,阿坝州凭借丰富的文旅资源与扎实的产业基础,多个县、乡镇及村寨成功入选省级乡村旅游强县、特色乡镇和精品村寨名单。此次荣誉不仅是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成果的肯定,更为后续招商引资及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推动阿坝州乡村旅游迈向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一、省级荣誉加持,阿坝州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2015年,四川省公布年度乡村旅游强县、特色乡镇及精品村寨评选结果,阿坝州在此次评选中表现突出。其中,汶川县与理县凭借在乡村旅游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及文化特色挖掘等方面的突出表现,成功跻身“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行列;九寨沟县漳扎镇、松潘县川主寺镇、理县桃坪镇、理县朴头乡等乡镇,因在文旅融合、业态创新及服务质量提升上的亮眼成绩,入选“四川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茂县凤仪镇坪头村、黑水县羊茸村、理县甘堡乡甘堡村、理县桃坪镇桃坪村、九寨沟县草地乡杨家湾村则凭借独特的民俗文化、优美的生态环境及完善的旅游配套,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此次多个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阿坝州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权威认可,也为当地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吸引投资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立足资源禀赋,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阿坝州地处四川西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优质基底。在自然景观方面,境内既有九寨沟、黄龙等世界自然遗产,也有汶川、理县等地的峡谷、森林、草甸等多样生态景观,为发展生态观光、户外体验等乡村旅游产品创造了条件。在文化资源方面,阿坝州是藏羌文化的重要聚集地,桃坪羌寨的千年碉楼、甘堡藏寨的石板建筑、坪头村的羌族歌舞等民俗文化元素,成为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近年来,阿坝州始终注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保护性开发古村落、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民宿集群等方式,让乡村旅游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形成了“一县一特色、一乡一品牌、一村一亮点”的发展格局。 三、深化产业融合,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为推动乡村旅游从单一观光向多元体验转型,阿坝州积极探索“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不断丰富产品业态。在“旅游+农业”方面,鼓励发展采摘园、农事体验基地、农产品文创店等,将樱桃、苹果、花椒等特色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实现农产品增值与游客体验提升的双向促进。在“旅游+文化”方面,依托藏羌民俗文化,打造了如羌年庆典、藏戏表演、非遗手工艺体验等文化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在“旅游+生态”方面,开发徒步穿越、森林康养、星空露营等生态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对自然体验的多样化需求。通过产业融合,阿坝州乡村旅游逐步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服务链条,提升了旅游综合效益。 四、强化标准引领,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为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阿坝州始终坚持以标准为引领,从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等多方面提升产业规范化水平。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完善乡村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改善旅游通达性与便利性;在服务质量提升上,加强对民宿经营者、导游、餐饮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游客满意度;在品牌建设上,通过举办乡村旅游节、参加省级文旅展会、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等方式,加大对“阿坝乡村旅游”整体品牌的推广力度,提升区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系列举措推动阿坝州乡村旅游从“资源驱动”向“品牌驱动”转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激发乡村活力,助力区域经济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阿坝州相关产业的发展,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当地村民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生产者向旅游从业者的转变,不少村民通过经营民宿、销售手工艺品、提供餐饮服务等方式增收致富,就业渠道得到有效拓宽。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项目逐步落地,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此外,乡村旅游还加强了城乡之间的交流互动,城市游客的到来带来了新的理念与消费需求,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为阿坝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未来,阿坝州将继续以此次省级荣誉为契机,深入推进乡村旅游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挖掘文旅资源潜力,深化产业融合创新,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努力将乡村旅游打造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为四川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贡献“阿坝力量”。
2025-08-15
-
松潘县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招商引资助力重点产业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松潘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量质齐升。数据显示,当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表现尤为亮眼,其中特色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等产业贡献突出,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松潘县聚焦产业结构调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达12806万元,增速高于区域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反映出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显著。电解锰、食品加工、电力三大板块协同发展,其中铁合金产量同比增长13%,熟肉制品产量增幅超90%,清洁能源发电量保持稳定增长。 二、特色产业拉动效应显著 四川岷江电解锰厂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能,铁合金产量达6586.1吨,成为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奇圣食品有限公司依托本地农牧资源,熟肉制品产量实现239吨,同比激增91.2%,带动农牧民增收效果明显。此外,4家规模以上电力企业累计发电29182万度,为绿色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招商引资激活发展潜力 松潘县将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增长核心引擎,重点引进生态友好型项目。通过政策扶持与产业链配套,吸引多家企业投资农产品深加工、矿产集约化开发等领域。例如,食品加工企业获得技改资金支持,推动产能快速释放;电力企业引入智能监测系统,提升发电效率。 四、绿色发展路径持续深化 当地严格把控高耗能行业准入标准,推动电解锰厂环保设施升级,单位产能能耗下降5%。同时,依托水电资源优势,规划建设新能源互补项目,上半年电力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总量比重提升至34%。 五、未来聚焦产业集群建设 下一步,松潘县计划打造“绿色矿产—清洁能源—特色农产品”三位一体产业体系,预计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家。通过建立园区孵化平台,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6%以上,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强支撑。
2025-08-14
-
茂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 招商引资助力产业升级
近年来,茂县以农业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为重要抓手,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先进技术和资源,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茂县已建成多个产业核心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数万亩示范区建设,其中水果和蔬菜两大产业基地规模显著。2012年,茂县光明乡胜利村蔬菜万亩示范区和凤仪镇南庄村羌脆李万亩示范区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志着茂县农业产业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农业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茂县坚持以农业标准化为核心,推动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指导,茂县已建成16个产业核心示范基地,涵盖水果、蔬菜等多个领域。这些基地不仅提升了农产品品质,还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示范区的建设有效带动了5万亩辐射区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农业产业化的覆盖面。 二、水果与蔬菜产业双轮驱动 茂县重点发展水果和蔬菜两大主导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其中,羌脆李作为特色水果,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赢得了市场认可。蔬菜产业则以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为基础,确保了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两大产业基地总面积达10万亩,为茂县农业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省级示范区认定助推产业升级 2012年,茂县光明乡胜利村蔬菜万亩示范区和凤仪镇南庄村羌脆李万亩示范区被列入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名单。这一认定不仅是对茂县农业成果的肯定,也为后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示范区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进一步推动了茂县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招商引资助力可持续发展 茂县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先进农业技术和资金支持,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合作企业带来的创新管理模式和市场渠道,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招商引资不仅促进了产业升级,还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五、未来展望与规划 茂县将继续深化农业标准化建设,扩大示范区影响力。通过整合资源和技术创新,茂县计划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同时,茂县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力量。
2025-08-14
-
茂县整合1.5亿元资金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茂县近年来通过统筹整合财政资金、优化招商引资策略,累计投入近1.5亿元用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衔接,重点覆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等领域,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发展支撑 茂县将8815.3万元资金精准投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短板领域。在交通方面,实施道路硬化与安保工程,解决山区群众出行难题;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惠及偏远村落居民,同步配套水电管网;农村饮水提升改造工程显著改善水质与供水稳定性。这些举措有效破解了地理条件对发展的制约,为后续产业引入创造了条件。 二、产业项目培育内生动力 1259.94万元产业资金重点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推广良种良法与智慧农业设备。同时,资金用于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参与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等高附加值产业,形成“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民生保障政策兜底防线 3539.39万元政策补助资金全面落实惠民措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覆盖粮食主产区农户,低保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贫困家庭应保尽保;医疗救助、教育补助等专项政策形成多层次保障网,防止因病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四、公共服务优化人居环境 830.25万元投入文化卫生领域,新建改造村级卫生室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文化服务中心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定期开展技能培训与文化活动。此外,资金还用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茂县通过系统性资金整合,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下一步,当地将结合资源优势深化产业融合,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2025-08-14
-
阿坝州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探索全域共建共享新模式
近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凭借独特的文旅资源和创新发展模式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这一重要成果标志着阿坝州在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当地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将推动阿坝州实现从单一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的转变,构建"旅游+"产业融合新格局。 一、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战略意义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是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阿坝州入选首批创建名单,体现了其在旅游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示范价值。通过将全州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系统规划,阿坝州将打破传统景区界限,实现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等全方位优化提升。 二、阿坝州文旅资源优势显著 阿坝州拥有世界级自然遗产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包括九寨沟、黄龙等著名景区。当地藏羌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阿坝州已形成"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的全季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三、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目前,阿坝州正按照示范区创建标准全面推进各项工作。重点包括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特别在交通体系建设方面,正在加快形成"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解决景区可达性问题。 四、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发展 阿坝州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培育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新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同时加强区域协作,与周边地区共同打造跨区域旅游线路产品,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五、共享发展惠及民生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将有效带动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通过促进就业创业,增强群众获得感。阿坝州正建立健全旅游惠民机制,让旅游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当地群众。 六、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阿坝州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控制旅游开发强度,推广绿色旅游消费模式。通过建立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保护机制,确保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推进。 随着创建工作深入推进,阿坝州将进一步完善全域旅游发展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为全国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一战略举措必将为阿坝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开创文旅融合发展新局面。
2025-08-13
-
阿坝州茂县松潘县推进牧区节水灌溉项目助力草原生态保护
近日,阿坝州茂县、松潘县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获得中央及地方资金支持,标志着当地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迈出关键一步。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饲草料生产结构,为区域招商引资创造绿色产业条件,进一步推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 一、项目背景与资金构成 阿坝州作为川西北生态屏障核心区,长期面临草原退化与草畜矛盾问题。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800万元与地方配套200万元共同组成项目资金,专项用于茂县、松潘县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此举旨在通过技术示范破解传统牧业粗放用水难题,为高寒牧区探索可复制的生态治理模式。 二、技术路径与实施规模 项目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技术,计划新增节水灌溉饲草料地4400亩。通过精准调控土壤墒情,预计可使饲草料产量提升30%以上,同时减少地下水开采量。茂县重点实施坡地灌溉系统改造,松潘县则侧重河谷地带智能灌溉网络铺设,两地形成差异化技术互补。 三、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 项目实施后,将直接缓解当地超载放牧压力。据测算,每万亩节水灌溉草地可承载额外500头牲畜,显著降低天然草原人为扰动。同步建设的饲草料加工体系,还能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周边200余户牧民参与标准化种植,人均年增收预计达15%。 四、长效管理机制保障 阿坝州已制定《牧区节水灌溉项目运维管理办法》,明确设施管护责任主体与资金筹措渠道。未来三年,还将建立水资源动态监测平台,实现灌溉效率数字化评估。此举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建管并重”的参考样本,确保项目可持续运行。 五、区域协同发展展望 该项目的示范效应已吸引多家生态农业企业考察投资。下一步,阿坝州计划整合草原修复、清洁能源等项目,打造“节水灌溉+风光互补”的综合性示范基地,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25-08-13
-
阿坝州民营经济持续壮大 招商引资成效助力三产协同发展
近年来,阿坝州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量质双升。最新统计显示,当地民营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三大产业协同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 一、民营经济总量稳步攀升 阿坝州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50亿元大关,增速高于区域经济平均水平。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占比近六成,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力;第三产业增速领跑,显示出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第一产业保持稳定增长,为农牧民增收提供重要支撑。 二、招商引资激活发展动能 当地围绕特色资源开发、文旅融合、清洁能源等领域引入优质项目,带动民间投资规模扩大。政策层面通过简化审批流程、落实减税降费等措施,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三产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在第二产业中,绿色加工、特色手工业等细分行业表现突出;第三产业以生态旅游、商贸物流为代表的新业态增速明显;第一产业通过"企业+合作社"模式,推动高原特色农产品附加值提升。这种协同发展模式为区域经济均衡增长奠定基础。 四、创新驱动培育新增长点 阿坝州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在生物医药、数字文旅等领域形成新突破。同时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使民营经济逐步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 五、政策护航优化发展环境 当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企业诉求响应机制,在融资担保、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专项支持措施。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当前,阿坝州民营经济已进入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通过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挖掘特色产业潜力,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半壁江山"地位,为高原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
2025-08-13
-
阿坝州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 招商引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4年,阿坝州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实现42.9亿元,同比增长16.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8.6亿元,超额完成预算目标,增速达16.7%,创下历史最佳成绩。这一成果得益于当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同时依托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财政总收入突破性增长 阿坝州2014年财政总收入规模显著提升,其中上划中央级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15.5%;上划省级收入0.9亿元,增长8.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6亿元,为预算的100.1%,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州本级收入表现尤为突出,完成14亿元,占全州收入的49.1%,同比增长30.2%,反映出州级财政实力的进一步增强。 二、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税收增长 阿坝州依托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特色农牧业等优势产业,推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4年,第三产业税收贡献率显著提升,尤其是旅游业相关收入增长明显。同时,水电开发、矿产资源等传统支柱产业稳步发展,为财政收入提供了稳定支撑。此外,当地通过政策扶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税源。 三、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阿坝州2014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绿色产业项目。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强化要素保障,一批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增长。这些项目不仅短期内拉动了相关税收,还为后续财源培育奠定了基础。 四、财政管理提质增效 在收入增长的同时,阿坝州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资金精准投向民生和重点领域。2014年,全州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支出占比进一步提高,有效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此外,通过加强税收征管,堵塞漏洞,确保了财政收入应收尽收。 五、未来展望 阿坝州2014年的财政成绩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当地将继续发挥生态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同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阿坝州有望实现经济与财政的良性循环。
2025-08-13
-
阿坝州创新旅游服务模式 短信推送助力游客畅游高原胜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阿坝州委、州政府关于优化旅游服务环境的决策部署,阿坝州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通信企业推出智慧化服务新举措,通过精准短信推送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旅游指引。这一创新模式既是阿坝州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当地招商引资、展示优质营商环境的窗口,标志着阿坝州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一、政企协同构建智慧服务体系 阿坝州旅游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当地三家通信运营商,建立旅游信息服务联动机制。在旅游旺季期间,所有进入阿坝州境内的外地游客手机将自动接收欢迎短信,内容涵盖旅游资源推介、安全提示、文明公约等多元信息。该服务依托通信基站定位技术实现精准推送,无需游客主动订阅,确保服务覆盖的广泛性和便捷性。 二、多维内容护航游客旅程安全 推送内容经过专业团队精心设计,包含三大核心板块:一是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介绍,重点推介九寨沟、黄龙等世界级景区;二是高原旅游安全须知,特别提醒注意防寒防晒、预防高原反应等注意事项;三是消费维权指南,明确公示统一投诉渠道,并倡导理性选择旅游产品。所有文本内容均经过文旅、应急等多部门联合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三、科技赋能提升旅游管理效能 此项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动态管理:当游客进入特定景区范围时,系统会触发区域化定制信息;在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下,可实时发送应急预警。通信企业专门优化了高原地区的网络覆盖质量,确保信息送达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后台监测系统还能统计游客分布热力图,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四、长效机制优化旅游营商环境 阿坝州将此项服务纳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度计划,未来将持续完善内容体系,计划增加多语言版本服务。相关部门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对游客通过短信渠道反馈的问题要求两小时内初步响应。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更通过标准化服务展现了阿坝州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为吸引旅游产业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全域联动强化服务保障能力 全州各景区同步配套开展服务升级,在重点区域增设文明旅游提示牌,与短信内容形成呼应。交通枢纽站点设置咨询服务站,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解答。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巡查力度,重点整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损害游客权益的行为,切实维护阿坝州"诚信旅游"品牌形象。 此项服务的推出获得广泛好评,游客普遍反映接收到的指引信息实用性强,特别是安全提示部分内容详实具体。阿坝州通过科技手段将服务前置的做法,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也展现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治理能力的创新思维,为其他高原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025-08-13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